查看原文
其他

英雄出少年,AI时代你意想不到的那些开发者

显微故事编辑部 显微故事 2021-06-11


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下,越来越多人投身人工智能大潮,意想不到的是,其中竟不乏少年们的身影。他们有些“自学成才”,入门AI之后发现自己的热情与天赋所在于此;有些从不依仗天赋骄傲,而是将“侠客梦”注入AI,让科技拥有温度。


少年们意气风发,用创造力在AI世界驰骋,改变着世界。 


本期显微故事,将聚焦AI江湖里在百度飞桨上的一群少年: 


他们中,有年仅13岁的少女,用AI建立了口罩模型,帮助志愿者减轻负担,别样抗“疫”; 


他们有人“心怀天下”,渴望通过AI帮助沙漠重现绿洲; 


有些把追寻“有趣”当做最大的动力,让技术成为基石,为聋哑人搭建沟通的桥梁,让冷冰冰的AI变得温暖; 


还有人不甘自己在AI领域里翱翔,成立了几百人的人工智能社团、开授课程、做B站up主,让更多人参与到AI的世界里…… 


在他们身上,我们看见了少年的追梦赤子心,也透过他们坚定的眼神,看见了智能生活的无数种可能。有AI一代,未来将变得更加美好。


文 | 杨佳

编辑 | 常新


 

12岁那年,我成了AI小开发者

郭佳慧  13岁  北京



大家都说,“少年代表着无限可能”,体现在我身上,去参与敲钟就是一次神奇的经历。
今年3月23日,在百度香港二次上市现场,我作为一名飞桨开发者,和其他两位AI新职业代表一起,与百度的上百名高管、百度机器人一起敲响了上市的钟,当时心情很激动。
在那之前,更让我骄傲的是,去年疫情期间,我用百度飞桨EasyDL开发平台做了一款“智能口罩模型”,能够帮助检测疫情期间进出人员口罩的佩戴情况。
这款程序在百度AI市场上,有超过3000次的调用,我想应该帮助很多叔叔阿姨提高了工作效率吧?
其实我和AI的结缘要追溯到6年前,我爸爸是一名程序员,那时我在看到机器人“弹钢琴”后感到很震惊。爸爸告诉我AI是未来的趋势,劝我继承他的“衣钵”,做一个“码二代”。
但当时我对枯燥的代码并不感兴趣,看见一大堆英语单词也很头疼,于是找了个理由搪塞我爸,“代码里有很多英语单词,我是不是得从基本功学英语开始啊?”于是,这件事就搁置了…
直到2020年,疫情爆发后,我们学校停课了,我长时间宅在家里,我爸开始给我“找”事儿干。
他发现飞桨AI Studio推出了免费的直播课,而且在EasyDL平台上,不用写代码,只需按照平台指引,输入相关数据,然后根据平台的算法模型自主训练学习,就能开发应用。
“不用写代码就能做开发!”我爸对我的“继承人”梦想又燃烧起来。
最开始我并不愿意上这个课程,我爸十分执着甚至还说“如果不上课就要每天洗碗”。爸爸这么热爱的事业,到底有什么魔力?于是我同意去听听,没想到一试听就入迷了。
第一次见证AI的神奇,是利用系统识别我最爱的巧克力MM豆。在模型中导入图片后,系统每次都能正确的识别出颜色和个数。而且随着图片越来越多,系统则越来越聪明,“哪怕有的 MM 豆被其他豆子遮住了一部分,也数得很准。”
那时候我就觉得,“AI确实挺有意思,老爸诚不欺我”。
对AI产生兴趣后,我开始思考,如何让AI帮助到现实生活呢。比如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储物柜,用的是传统的锁,经常有学生忘记带钥匙,“为什么不能改成指纹识别解锁,或者刷脸 AI 解锁呢?”
毕竟我爸常说,如果产品不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痛点,就是没有价值的。
口罩模型就是我想解决的问题,我开始利用百度EasyDL零门槛开发平台,进行应用的开发。
那时候正值疫情,志愿者需要在地铁口指导乘客佩戴口罩,有时候人流高峰期,一个个检查还容易导致拥堵,于是我决定做一个AI程序,用来检测口罩佩戴情况。
利用EasyDL做出一个检测AI程序并不难,难的是保证识别的准确率。当时市面上有不少的口罩检测方案,但都有一个短板——只要捂住口鼻,就能通过检测。
所以在做口罩模型进行机器训练的时候,我加大了机器识别素材的训练,不仅能在捂住口鼻的情况下进行作弊行为识别,还能对不标准佩戴口罩进行识别。

图 | 郭佳慧开发的口罩检测项目
口罩检测项目上线后,看见有3000多次调用的时候,我内心非常开心。这证明我的产品,帮助了至少3000个口罩检测,节约了志愿者的时间,也算是为抗“疫”出力了。
当然,我现在有了一个小梦想,“长大了要做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,还要考进人大的人工智能专业,因为那是爸爸的母校”。
 

开发植树机器人,用技术治理沙漠

高鸿志 东北大学 大二



我的家乡在甘肃,旁边就是腾格里沙漠。在我记忆里,从我8岁开始,每到8月的时候,当地就会开始刮沙尘暴,满天红。人在户外呆着不超过一分钟,全身上下都是沙子,而且看不见对面的人。
所以一到沙尘暴的季节,父母就不让出门,而且大人们还会叹气。从那时候开始,我就有一个心愿:打败沙尘暴。
2020年年初,因为疫情“困"在家里的我,开始关注AI。恰好百度飞桨公众号上发布了0基础入门深度学习课程,我当时就觉得:这不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吗?
这门课程就像是一把钥匙,帮我打开了AI技术的大门。在上这门课之前,我对AI只有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,只听过AI和无人车这两个名词,其余关于AI的概念都是模模糊糊的,至于它能用在哪些地方?突破口在哪儿?我一概不知。
而在系统地学习这门课程之后,我对AI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甚至想着用技术,来做一些项目,帮助人们改变生活。而让我自己惊讶的是,现在不过1年多的时间,我真的用AI做出了一个未来可能会改变社会的项目——治理沙漠机器人。

图 | 高鸿志团队和治理沙漠机器人合影
其实早在2018年,我和同学讨论到沙漠问题时,我们就惊讶地发现:现在的沙漠绿化,居然都是人工去种。沙漠的土质松软、营养贫瘠,种植非常消耗人力,“是不是可以研发一款机器人去种植呢?”
产生这个想法后,我立即开始行动。但是知易行难,项目一开始就面临巨大问题:应该用什么方式去种这个树呢?
用了三四个月我们才设计完了创意运营设计的结构,到实物落地阶段困难则更大了,沙漠种树实在是一个小众项目,市面上可供参考的信息也有限。
好在,飞桨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技术方面的支持和指导,甚至帮我们联系了兰州大学在数据集上提供帮助。

图 | 高鸿志团队在测试中
机器人是个复杂、庞大的系统,需要多方面的功能协调,用专业的话说,“需要许多组件功能”。
机器人种植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对精准度要求非常高,容错率要特别低。市面上的种植机器人并没有解决这个难题,只能采用“挖-种”结合的模式,而融入AI深度学习技术后,再通过训练AI系统,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。
就拿目标检测来说,传统模式中,系统对目标进行识别或定位时,许多非标准化的元素常常会无法捕获;但是利用飞桨平台上的图像识别相关模型套件,则可以避免部分非标准元素无法定位和捕获的尴尬局面,提高精准度。

图 | 高鸿志团队伙伴在沙漠调试机器人
后来为了更好地训练系统,我们还专门跑去沙漠收集信息。在著名的库布奇沙漠地区考察的时候,我们见到了“震撼”的一幕,二三十年前的库布齐沙漠风沙侵蚀非常严重,当地人被迫离开家乡,而如今通过几代人的努力,这里已经绿意盎然。
如今我们创造的机器人已经投入实验,还获得了百度公益方向星辰计划的支持,在5月的时候还会出一款升级版的机器人。
我相信,我的家乡离成为一个绿洲不远了。
 

记录行为,帮助聋哑人“发声”

曹志浩  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



我出生于广东,自小喜欢看和科技有关的电影,每当看到电影里面出现的那些先进的技术,都有一种实现它们的冲动。但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,不能实现它们是我心中的遗憾。
转折发生在上大学之前的假期。出于对技术的喜欢,我开始了解关于AI的理论和概念,不过直到升入大学以后,参与比赛时我才第一次接触到AI,当一次通过代码在百度AI Studio平台运行程序的时候,我极度兴奋,感觉自己朝“未来”迈进了一步。
从那以后,AI成了我的绝佳帮手。我去参与一些比赛的时候,会用到图像处理这块的技术内容,百度AI在这块就很有优势,在飞桨平台上使用图像处理的技术非常方便,可以很便捷地实现用传感器去控制机器人运动。
每当这个时候,我都会感叹科技的力量。
我在百度飞桨上做过很多有趣的应用,印象最深的是修复老照片的。起因是看到一个新闻,说有个开发者做了一个项目,能利用AI进行学习,把缺失的照片补全。那能不能反其道而行,让一张模糊的照片恢复原来的样子?
百度飞桨提供的API和相关模型都很丰富,我也很方便地可以去挑选。后面这个应用帮助不少人修复了模糊的照片,拥有了一张高清“老照片”,还是让我挺有成就感的。技术只有帮助到人,才有温度。
是否公开这个项目我思索犹豫了很久,不过我认为技术本身是没有好坏的,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使用。
而最让我有成就感的,则是大一时候做的“手语识别系统”。当时我参与公益活动,接触到了一群聋哑儿童,看着可爱的小孩子们,我却没办法和他们交流,而学习手语又很难,于是我想到,“做一个手语识别应用,轻松和聋哑人交流”。
我用飞桨搭建了深度学习模型,然后通过摄像头捕捉和识别的手语,最后转化成了语音。模型具有泛化识别能力,即便手语不够标准,也能识别,后面为了优化应用,我将代码在百度飞桨上开源,希望更多人参与完善这个项目,可以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做贡献。

图 | 曹志浩和自己利用飞桨开发的手语识别项目
飞桨平台上除了可以做项目,最让我满意的是里面的社区氛围,充满了“极客”的浪漫,上面又有许多技术牛人,会不吝啬的分享自己的经验,颇有“理想国”的味道。
接下来,我还会参加野生动物的保护项目,利用AI进行野生动物识别保护;另一方面,我还会和飞桨的小伙伴们一起,继续钻研正常人和聋哑人交流的交互项目,让双方无障碍交流。
 
 

开授课程、做开源项目,北京8所高校同学看我的课

梁瑛平  北京理工大学 大三



从AI 零基础学生,到成为“老师”,我只花了一年时间。
大二上学期我接触到AI,开始了“不归路”。刚接触AI的时候,我还是个“小白”,在同学种编程能力也不算出众,就连老师布置的资料任务,我也只敢挑入门的“手写数字识别”挑战。
不过我在老师要求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延伸,做成了自动识别系统,也算是和AI有了第一次交集。
紧接着下学期相关课程涉及到AI,趁着这个机会我开始使用飞桨平台,也算是一脚踏入了AI的大门,没想到也因此走上了“开挂”的道路。

图 | 梁瑛平的讲课视频
我最开始加入了AI Studio社区时,感觉社区氛围极好,上面有许多可以开展的项目。对于新人来说,如果想做一个小项目,用AI Studio+飞桨组合就可以搞定,而且有许多开源的项目可以参考。
在度过“新手村”的岁月后,一年不到的时间里,我在AI Studio平台发布了40多个开源项目,在CSDN上完成了180多篇文章,差不多2-3天都能产出一篇,还参与了10多项AI竞赛,自己也运营了一个自媒体账号,发布了70多个AI相关的视频。对了,还取得了PPDE资格(百度飞桨开发者技术专家)。
与此同时,AI也给我打开了一个前所未见的世界。因为共同的爱好,和对行业的看好,也有许多行业大牛愿意分享,让我真切的感受到:万物皆可AI,在AI的世界里,没有身份一说,任何人都可以表达自己,充满了机会和可能。

图 | 梁瑛平的AI课程内容
另一方面。我主动申请担任了学校人工智能俱乐部的负责人,目前团队有450多个人,我们会聚在一起,讨论用AI改变世界。每当我们聚在一起,思维碰撞的时候,那种精神上的畅快、满足,是物质无法提供的,尤其是我们做出一个应用后,成就感难以言表。
不过AI作为一门新学科,还面临着许多挑战。我也应邀帮助做过一些人工智能的课程给其他同学讲授,有些课程放在网上直播,北京八所学校的同学都能看到。
AI给了我一个机会,让我不断突破自己的道路。
 

后记



自古英雄出少年,是因为少年从不被世俗束缚,从不被“规矩"左右,他们拥有极强的创造能力和破界能力。
而有时候,改变世界的,仅仅是少年那瞬间的灵感。而这些灵感,或许只是树上掉落的苹果,或是只是车库里面的奇思妙想,或许只是一句玩笑……但最终都如同大洋彼岸扇动翅膀的蝴蝶,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暴。
同时这些“瞬间”也极其脆弱,需要被看见,也需要展现的舞台。
正是关注到青年的热血和创新能力,飞桨一直在AI领域致力于为年轻人提供资源、平台等各种助力。除了AI课程与资源、操作平台、开源社区,还有竞赛、AI公益项目等各项举措。在百度去年发布PPDE(飞桨开发者技术专家)计划一年后,百余位开发者正式取得PPDE资格,这些故事里的年轻人正在成为其中的主力,且数字还在不断增加。
年轻人改变世界的灵光在飞桨平台上闪现,并逐渐走向现实。

图 | PPDE聚会里年轻人们热烈交流探讨
在飞桨的世界里,这样一群年轻人,以开发者的姿态,定义未来的世界,共同探索有趣的、没人尝试的、甚至会定义未来的科技。除了一腔热血,他们更有用AI来实现家国天下情怀的抱负。
庆幸,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,能亲眼见证追逐未来的少年,正在用AI创造未来。








在大时代下,每一个小人物都值得被看见,每一个小人物都不普通。


我们关注每一个垂直行业的参与者、亲历者,

将视角切换到这些参与到时代变迁、企业进化的人群身上,

通过更专业细腻的笔触,让更多人看见更多人。




先后荣获


2021年百度百家号优质成长力作者

2020年度钛媒体年度十大作者

2020年度腾讯新闻企鹅号优秀内容合作伙伴

2020年度网易新闻网易号最佳签约作者

2020年度凤凰新闻大风号年度优秀创作者

2020年度ZAKER影响力排行榜最有价值作者

……


如您有合适的作品,可将稿件直接发给fangyuanjing2019@163.com

稿件一经采用发布,即刻支付稿费。


往 期 推 荐
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合作媒体平台

腾讯科技 | 36氪 | 虎嗅 | 钛媒体 | 界面新闻 
Pingwest品玩 | 第一财经 | 百家号 | 凤凰新闻 
ZAKER | 企鹅号 | 今日头条 | 知乎 | 微博头条
创业邦 | 澎湃 | 新浪创事记 | 前瞻网 | 网易科技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